在2022年宁波市制造业企业百强名单中,日月股份以47.12亿的营收,排名42。尽管营收和排名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丝毫不影响这家重工企业的传奇色彩。
2016年12月28日上午9点半,54岁的傅明康站上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舞台,敲响了日月重工上市的钟声,成为鄞州第15家上市企业。6年后,日月股份的市值已达到244亿。创始人傅明康及其家族也以2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513位。
为了上市,傅明康等待了27年。尽管日月重工早已成为国内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具备上市的条件,但当这个时刻真的来临时,傅明康还是难掩激动。据说那一天他难得的穿上西装,还特意挂了一条红围巾。身材高大的他,在聚光灯下显得特年轻和帅气。
(一)
傅明康在宁波企业家圈中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位,少接受采访,多窝在公司。傅明康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比同龄人更精通经商知识;23岁时,从当地一所职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进入国企宁波电梯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凭借着对研发技术的热爱,他也学习到更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快,傅明康的能力被领导看到,被升为了工艺科科长。26岁时,正式到鄞县马铁厂任职,成为一厂之长。29岁时,工厂完成改制,成立宁波日月铸造有限公司。至此,属于他的创业史开始了。
当时的马铁厂还是一家资产仅60万元而负债却高达300多万元、只有6间简易厂房、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如今,它已经是一家集专业从事金属材料研发创新、应用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铸造及机加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营收超过40亿。筹资金,跑市场,取消了一直以来的“大锅饭”模式,设立了奖罚制度,员工和领导层一并执行。傅明康大刀阔斧却不失合理适宜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并在1991年实现了历史性的扭亏为赢。
“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车间,这是傅明康经常说的一句话。在铸造领域,日月重工舍得投入是出了名的,其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模式,帮助企业开启了产、销、利一年一个台阶的良性发展模式。1997年,公司技术团队开发出大型注塑机模板和国际上最大的柴油机球墨铸铁曲轴及系列耐高压铸件产品。2003年,“厚大断面球铁铸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荣获当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公司扩建特大件车间,可生产单重160吨球铁铸件,为当时亚洲第一。2022年,日月股份全资子公司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大型风电铸件制造及精加工项目主设备成功启动,……
如今,公司拥有年产20万吨产能规模,最大重量110吨大型球墨铸铁件生产能力,所获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被列“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获得“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
傅明康对于铸造,是深入骨髓的热爱。办企业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放弃他的老本行。
在傅明康的眼里,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即使是最最传统的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形势好的时候不要太乐观,形势不好时更要有信心去破局,别人都做的好,你为什么不能。”平日里,有人向他讨教办企业的办法,傅明康常如此反问对方。踏踏实实做主业,让日月重工成长为百年铸造老厂——这是日月重工发展的长远规划,前者是实现方式,后者是目标。
多年商海沉浮,傅明康触及的行业屈指可数,他不是没有想过赚快钱,但到最后,他都选择了放弃。做企业简单,专注做精就可。2008年,日月重工关闭两个分厂,空出土地,投身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不到两年,获利几千万元。但这个甜蜜的结果,却让傅明康忧心忡忡。“‘快马上路’意味着泡沫多,行业不熟悉意味着风险不可控。”再三思考后,傅明康毅然决定抽身,他说,这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至此,日月重工再无“三心二意”过,心无旁骛做着铸造老本行。干好老本好,这是傅明康对日月重工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底下所有员工的要求。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业务、利润都趋于稳定,无论从管理层还是员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求稳的心态。这种状况,傅明康遇到过。“这种观念如果不及时纠正,企业就会不进则退。”于是,在日月重工,傅明康推行了他的同志理论,即为同一个志向而努力。“没有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就没有日月重工的今天。”企业上市了,更要对股民负责,在国家发展实业的大环境下,更没有理由不继续做下去。
傅明康很清楚一件事,在强化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外,必须对人才梯队进行整合改造,尤其是研发队伍。多年来,在他的一手组建下,一支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已经成形,专家队伍来自国内外,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高达数千万元。这一切的变化,源于傅明康的一个理念:坚持在传承工匠精神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中国是铸造大国,却不是铸造强国,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内不少企业缺少一种静得下心来做事的企业素质。”傅明康说,做企业急不得,很多时候需要“慢工出细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心研发产品,做出来的东西才专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符合大众需求,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几年前,日月重工曾向日本一家企业出口了一批配套产品,不久后迎来了对方企业技术人员的回访求教。原来,该企业同时也向日本国内一配套企业购置了同样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使用中,“日本制造”败下阵来。“一家企业,就该生产让人尊重的产品。”傅明康说,此事让公司上下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更坚定了企业精益求精提升产品质量的信心。2013年以后,日月重工不再满足于浇铸成型毛坯件的生产方式,升级做后道精加工,以此来吸引和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三)
有人说,干铸造,是个高污染行业。但傅明康并不这么看。早在2005年,傅明康就提出,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大自然和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于是,当时日月重工一方面积极治理与改善生产现场环境,尤其在排烟除尘上不惜投资上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但公众对于铸造业的污染依然心存疑虑。2006年,傅明康遇到过一个坎。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谈环保,铸造行业首当其冲被口诛笔伐。“压力真是相当大。”傅明康回忆说,尽管企业这些年在环保上一直做的不错,但舆论还是一边倒地涌来。
傅明康召集所有管理层开了一次会,那次会议气氛有些紧张。当傅明康提出要再投入一笔资金用于环保升级时,有人提出了反对:“投入和效益不成正比,更何况现在企业的设备已经够先进了,没必要再往里面投钱。”此时的傅明康展现了血性的一面,认准的事一定要干到底,更何况当时的日月重工,有这个底气去做这件事。用现在的眼光往回看,不会再有人去质疑傅明康当时的决定。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核心要义。一个时期以来的那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使用廉价劳动力、不惜以骇人环境破坏和污染为沉重代价的所谓“经济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与其被动等待改变,不如主动求变。而傅明康的另一个计划是,趁此机会,提高企业生产中的环保附加值。日月重工的客户有不少欧美客户,后者对于环保有着极高标准,正是傅明康的先人一步,让日月重工吸引了这群优质客户,订单稳定了,价格不降反升。每一个到日月重工参观的客人,第一感观并不是其规模宏大的车间,而是挂在每一幢楼墙面上的六个字:安康、优质、环保。环保,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四)
傅明康最不喜欢别人叫他企业家。“我顶多就是一个办企业的。”无论是在公司还是接待客人,傅明康都习惯以此作为开场白。解读傅明康不是件容易事。首先,傅明康是干什么的就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多人都听说过日月重工,但鲜有人知道日月重工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名企众多的鄞州,傅明康和日月重工一样低调。
只要不出差,傅明康都会穿着工作服到厂区走走,他很少应酬,更鲜有社会团体的头衔,除了开会,一般的活动都是能推就推。有人曾经问起傅明康的业余生活。他想了片刻后,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这人挺闷的,也过得很简单,除了工作就是看书。”
傅明康说,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定要顺势而为,顺其自然,不盲目,不冲动,要智慧,遇战机,要果敢。“当然,顺利自然并不是消极,不是稳中有余、创新不足的守旧派,更不是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而是富含科学道理的经世哲学。”
在傅明康的大计划中,日月重工要让1200多位员工、1200多个家庭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每个人都能开开心心的上班下班,“细水长流,再过二三十年,日月重工在我手上发展还好好的,就是最大乐趣。”
(来源: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