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28日,宁海县公共汽车站站长储吉旺离开了自己一手造就的“明星客运站”,下海创业。
“无厂房,无设备,无资金,请局领导考虑。”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储吉旺创业的心,不惑之年的他看到宁海塑料厂办得红红火火,向上级打报告,申请成立“宁海塑料九厂”。此前,他从部队转业到宁海县农机二厂,曾将宁海县第一大厂办成了浙江省学大庆的先进典型,工商局领导认可他的管理能力和人才口碑,给予了他破格支持。
营业执照批下来了,银行的大门却无法敞开。办厂的设备和资金问题着实让储吉旺犯了难。好在多年积累下的人脉与口碑发挥了作用,在朋友牵线搭桥下,储吉旺三上北京,借到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1985年春节刚过,一块“宁海县塑料九厂”的招牌被挂在了用毛竹和油毛毡搭建的简陋工棚前,储吉旺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然而“创业”二字的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20世纪80年代的宁海是全国著名的塑料配件加工基地。许多著名家电生产厂家的塑料配件都在宁海设有加工点,全县拥有塑料企业过百家,加上1985年前后全国上下兴起 “塑料热”,国内大批乡镇企业涌向塑料加工行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宁海县塑料九厂初入行业,生产的塑料落水管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长期接不到订单。看着工厂没钱赚,职工也开始大面积跳槽,两年不到,宁海县塑料九厂濒临倒闭的宭境。
创业艰难百战多,但储吉旺面对出师不利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积极寻求着出路。机会很快到来。痴迷文字、长期坚持看报的储吉旺在某天读《浙江日报》时看到一句话:“中国市场有限,全世界的外贸市场很广阔。” 于是乎,储吉旺踏上了寻求海外市场的道路——主动出击,前往浙江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上门讨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杭州五六平方的住所蜗居一个多月后,储吉旺终于拿了到美国钢链公司拉紧器的业务。为了准时交付订单,回到宁海后的储吉旺带领“全厂职工”,包括其爱人、读中学的儿子、读小学的女儿一齐上阵,忙了好几个通宵赶制属于“如意”的第一批出口产品。
开往美国的货轮离港没多久,宁海县机械设备配件厂便正式成立了,储吉旺由此确定了以机电产品为主的企业发展基调。报纸上“读”来的正确方向让“如意”在艰难之际迎来曙光,也埋下了“世界搬运车之王”生根发芽拔节成长的“种子”。
(来源: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