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航空锻造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支撑着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的升级迭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防军机性能要求日趋严格。我国在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等大型结构件的制造技术方面,曾一度依赖欧美及前苏联。然而,经过几代航空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功实现相关产品的完全国产化,并在某些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了欧美,有效破解了“卡脖子”问题。
浙江索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特重工”,甬股交培育代码:783876)注册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航天、航空、军工、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行业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销售额已经从2019年的700万元跃居到2023年的1.8亿元,2024年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2.2亿元。
借助国字号赋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自成立以来,索特重工便以打破国外高端模具技术封锁为目标,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五年来,公司始终深耕航空锻件精密模具这一核心领域,持续在节能增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方向发力,成功构建了高标准的质量与生产管理体系,产能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0年,安徽小伙汪敏来到宁波,将“小家电之城”慈溪作为人生新征程的起点。从民用模具的生产制造环节开始摸索,凭借优秀的口碑逐渐打入诸多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之中。
航空领域模具产品生产的难关是什么?在汪敏看来,一是品种多、批量小,因为是非标定制产品,对于许多厂商来说,人员配置及收益回报率的平衡是艰难的;二是产品性能要求高,特别是高温合金成型温度区域窄,影响合格产品的因素诸多,现场可控能力差,分毫的差距都可能影响整机的运营使用;三是工期要求紧,因产品性质原因,所有的订单都是政治任务,任何交付延期不仅会打乱后续整机的生产节奏,重则可能影响国家国防建设布局及战略规划。
汪敏回忆,最初转型航空模具,实属机缘巧合。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中,中航工业某款战机的起落架产品,以其高难度成型、紧迫交期和严苛的技术指标,令众多厂家望而却步,视其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索特重工技术团队迎难而上,通过民品积累技术,不计成本投入试验,终于在规定节点前完成任务,且关键性能指标超过了客户要求。这一成功,不仅让索特重工掌握了战机起落架制造的核心技术,更迅速地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公司赢得了参与一系列“大国重器”制造的“入场券”。
单打独斗的转型之路无疑是煎熬的。对于研发设计团队来说,最难熬的就是“差一点”。“有时候技术的突破就是一层窗户纸,有人稍微指点指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汪敏表示,正因如此,近年来,索特重工正在积极布局产学研合作的脉络,为技术沉淀加码。
2021年,一项难度极高的航空产品某项目,索特重工就航材请中国航材院曹春晓院士团队做技术指导,通过高强度的实验和模拟分析,制定出了工艺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党的百年华诞增彩。
近年来,索特重工与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完成多项任务,在航空锻造模具、航空材料研发、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化产线布局规划等多项领域深度合作,这为企业在航空口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际经验。
2023年7月,索特重工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航空模具先进成形联合实验室”,旨在深入探索航空模具技术的前沿领域,双方将联合研究锻造模具的相关机制,探索提升模具寿命的系列技术措施。该实验室致力于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实践与应用示范,承担关键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并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发表高水平论文,为行业技术进步贡献力量。同时,实验室还承担起了培养高端航空模具专业人才的重任,为我国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1年8月,索特重工与中国船舶集团716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成立智能锻造联合研发中心,聚焦于航空智能锻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通过紧密合作,双方在航空锻件生产与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以及物流、仓储、MES系统开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索,明确了研发方向以及专利布局方案等重大事项。经过三年多的运作,研发中心已取得多个项目成果,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几年的摸索中,索特重工已经打造出了多款对全行业有深远影响的产品。如飞机起落架、航空发动机等模具,解决模具寿命低、锻件精度低、生产周期长等关键技术难题;大型模锻线模具快速换模成套装备,配套大型模锻压力机,解决大型模锻压力机换模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模座锁紧不可靠等行业痛点问题,此成套装备模座的导向精度高、模具更换时间短、模座锁紧可靠,为生产制备高精度大型模锻件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再如钛合金、铝合金锻造用模座及温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材料和锻件类型设定不同工艺参数,精确控制锻造过程中的模具、模座温度,有效解决锻造过程中温度控制难题,提高锻件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为航空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中国锻压协会近两年的市场调研显示,基于产品销售数量及金额的综合计算,索特重工生产的相关产品已经连续两年摘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桂冠,市占率分别为12.5%、20.6%。
技术创新投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索特重工特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发文研究员担任技术总监,负责航空锻造工艺研发,从央企引进多位研究员级别的技术骨干,共同承担公司关键技术研发任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人才培养交流协议,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此外,索特重工还与相关研究院所及高校联合,多次举办国家级技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论坛,汇聚行业智慧,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自成立以来,公司技术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3年研发费达到10.6%。目前已获得6个软著、6项发明专利和28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布局日益完善。同时,在国际与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展示了公司在航空锻造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前沿探索,为推动航空锻造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索特重工和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共同起草了《航空模锻件用模具通用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此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索特重工在航空锻造模具行业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航空锻造模具行业的发展。
中国军工央企所属唯一证券公司“中航证券”,基于对索特重工卓越发展潜力的深刻洞察,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合作模式聚焦“产业加金融”双轮驱动,中航证券将充分利用其自身航空背景优势,通过资本与产业对接,为索特重工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支持与产业赋能。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产品技术参数和标准无偿共享给合作企业,这是我们合作的诚心,也是我们发展的信心。现在,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们具有持久的创新能力,也将用更好的产品回馈行业、引领行业。”汪敏说道,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研发产品范围,根据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下游行业的技术需求,着手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逐步实现航空领域的全面覆盖。